欢迎来到节能环保产业网!请 【登录】【注册】
协会动态
通知公告
环保120
  • 供方
  • 服务
供方名录 企业动态
产品展示 知名品牌
产品分类 交易中心
  • 需方
  • 服务
需方名录 采购询价
环保工程 招标采购
应用典范 需方咨询
  • 技术
  • 服务
专业机构 专家智库
新品聚焦 技术前沿
电子样本 资料下载
  • 资讯
  • 服务
政策法规
行业资讯
展会会议
  • 统计
  • 数据
环保监测
网上统计
数据分析
您的当前位置是:节能环保产业网>资讯服务>行业资讯 正文
行业资讯

中央环保督察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

发布日期:2024-05-2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生态环境部
  5月29日,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,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,生态环境部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、监测评估、监督执法、督察问责“四统一”,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。形成了“五年一次全国、每年一批重点区域”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,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,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。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,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。持续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,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.1%,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“双下降”,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。
 
  问答如下↓
 
  ​​央视网记者提问:感谢裴司长,张司长您好,央视网的记者提问。全面推进“美丽中国”建设的意见提出,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,强化统一监管,严格对所有者、开发者以及监管者的监管。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,请问生态环境部,具体如何落实?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?目前的进展和成效如何?谢谢。
 
  张玉军:感谢您的提问。
 
 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,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。近年来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,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,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、监测评估、监督执法、督察问责“四统一”,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。形成了“五年一次全国、每年一批重点区域”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,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,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。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,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。持续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,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.1%,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“双下降”,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。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,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。
 
 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的思路,就在上周,我们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,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,首先是对重点领域开展外部监管的制度性安排。近年来,祁连山、秦岭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,凸显对生态这一重要领域实行外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。生态环境部门是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,履行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外部监管职能,监督自然资源的所有者、开发者乃至监管者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是否到位。其次,生态监管是对自然资源公益属性的监管。自然资源既有经济属性又有生态公益属性。生态环境部门是代表生态公益属性的监管,侧重于监管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,评估在区域尺度是否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。再有,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从方式方法上是问题导向性的监管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,主要是瞄准问题。无论是生态保护修复监测、评估,还是督察执法,目的都是发现问题,推动整改,举一反三,形成长效机制。
 
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。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,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体系,突出问题导向,围绕发现问题、交办整改、监督执法、督察问责这条主线开展工作。最开始从发现问题入手,对重点区域、重点领域、重点问题开展监测和针对性评估,既要用好常规生态监测方法和手段,更要用好现代化遥感监测手段,不断提高监测主动发现问题能力。接着是推动问题交办整改,不仅要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内部工作协同机制,还要加强与部门,以及与地方的协同联动,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推动整改到位。最后是强化监督执法和督察问责,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,进一步强化“绿盾”行动,严肃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并严格问责,不断夯实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。
 
  谢谢!
上一篇:讲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下一篇: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启动准备工作进展如何?首批项目的选择标准和流程是什么?
姓名: 联系方式:
客服热线:0315-5913686 5928099